李信杏语: 我于七十年代末由新加坡移民来加,从未想过会成为出版人。我所干的事业, 包括裁剪制衣, 餐厅, 专业按摩诊所, 没有一项与文字传播有关的.以一个外行人要下决心投重资于传媒, 决不是可以掉以轻心的事。如果可以称今日的《优雅》为成功的话, 那是因为我们得助於天, 得助於朋友, 得助于每一个热爱中华文化的社区华人.当然更来自我们坚持不懈的热情和努力。
如果你不相信天道酬勤,那么,你绝对无法理解李信杏和她的《优雅》 杂志—一本在加拿大多伦多华人社区广泛流行的期刊。在座落于多伦多MAKHAM区的优雅杂志社, 我见到了把自己埋在计算机和资料堆里的李信杏—-个子不高瘦弱但闪烁旺盛精力的中年女士, 一个 母亲, 一个妻子。
1964年, 10多岁的李信杏孑然一身从马来西亚跑到新加坡谋生。从最初制衣厂的学徒到裁缝导师,从创立真善美裁剪学校到建立制衣厂, 直至1979年移民加拿大前,她已成为制衣行业的精英人才。很难想象如此艰苦卓绝创下的成功会被毅然放弃, 李信杏真的抛弃基业, 冲破樊篱只身前往白雪茫茫的加拿大伊略湖。伊略湖位于加拿大安省西北,千里冰封, 华人聚居在此多以餐饮为业。李信杏到达后也沉入于此,很快,她发现餐馆业与自己的个性相去甚远,她转业电脑入帐操作员,新的职业意味新的挑战,这才是她的性格—-永远选择新的领域。

光阴在雪积雪融中流逝了,李信杏的目光再一次投射新的目标—-安省专业按摩师。依照李信杏的学历, 要进入专业学院学习实在不易。凭着她四处奔走终于获得国会议员邓协及约翰奥士唐的大力支持,亲自发函证明她的苦况并多加鼓励, 她终于得以进入塞顿市的加拿大按摩及水疗专科学院。每次上课, 她都要利用录音机把课堂内容录下来, 然后回家复听记笔记。由于英语所带来的困扰, 最初考试答卷要携带字典, 后被校方禁止, 她要付出比同学多数倍的精力, 才能摆脱困境。

艰苦卓绝的历程如同伊略湖冰封雪冻的冬天, 如同越冷的冬天才孕育越美丽的春天, 李信杏生命的灿烂来自于她永远知道怎样走进春天。写到这里,我想起一个童话: 一只小猫被关在一个圆形的布满门的房子里, 它推开每一扇门, 发现都是冬天, 以为生命里不会有绿色花园, 于是它守在小屋中沮丧地沉睡, 很遗憾它错过了屋外的春天,错过了走进春天的机会。

在毕业典礼上,校长特别提到李信杏如何在艰苦的学习过程中奋斗成材, 全体宾客无不动容。毕业后,她成功地开办专业按摩诊所, 成为遐迩闻名的职业按摩师。

很多人以为李信杏的事业应该在此画一个休止符, ,然而, 就在这时,《市场纵横》杂志由于欠缺资金,诚邀李信杏出资收购, 李信杏再次面临挑战。每一扇门外都有春天—-李信杏对此深信不疑, 她毅然把出版权及一些零碎杂物收购过来,这便是《优雅》杂志的起源。然而, 如何在刊物如林的大环境里澎湃这湾瀛弱的源流? “初接手办杂志, 将一切设施妥为安置之后, 不敢期望生意会滚滚而来, 也早已料到不是一场美梦。我把钱花在改良制作方面以及发行方面, 幸好曾经委身编撰华人年鉴的温士达先生拔刀相助, 过往几位长驻笔阵的作者们亦鼎立支持, 我逐渐看到成绩的回报, 我开始当家了。”   —-这就是李信杏, 一个目光里永远是明天的女人。

李信杏拜访每一位书局老板, 建立销售网点, 每期出版物, 她都亲自驱车到每一个点送书。看到瘦骨嶙峋的李信杏肩负一箱箱重甸甸的杂志, 以及她谦和耐心的态度, 书局老板无不钦佩赞赏, 《优雅》的发行量也日趋增长。”凭着忍耐的意志, 渐渐为自己开拓前面的路途。”李信杏相信百忍成金!

有了稳定增长的长期订户后, 李信杏开始进入各大社团, 经常为支持各大社团的活动拨出版面作宣传。如是反复不断地加入社区活动, 令优雅杂志在各大社团名声大震。既优且雅是李信杏追求的品味, 从版面到内容, 她不断进行改革, .将传统排版改进到全面电脑化, 在内容上力求丰富实用且充满韵味趣味, 从”多元文化”, “饮食特辑”, “商务经纬”, “投资锦囊”, “理财诀窍”, 从”电脑天下”,”服务网络”, 到”写意闲情”, “中西文艺”; 从”社区消息”, “医疗保健”, 到”都市风情”文化雅廊”, 无不体现优雅的办刊宗旨。下一阶段, 李信杏策划扩展信息局域, 增强海外交流。

如今, 《优雅》已走出多伦多, 走向温哥华, 渥太华, 满地可, 美国, 墨西哥, 大陆, 新加坡, 马来西亚, 香港等地。面对优雅的成绩, 李信杏并不把目光仅仅集中于经济效益。从大多伦多市中华文化中心到心脏及中风基金会, 从兆康医院到慈恩医院及病童医院等机构无不留下优雅的赞助。

回首数年艰辛,李信杏感叹:人生如勤奋,定会得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