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词汇,一个似乎寻常似曾熟稔的词汇,成为深圳三十而立之际,最能引人入胜的城市标签。这个词汇,就是“梦想”。

“梦想”旋律,深圳再起

一个词汇,一个似乎寻常似曾熟稔的词汇,成为深圳三十而立之际,最能引人入胜的城市标签。

这个词汇,就是“梦想”。

在第六届文博会开幕的14日下午,深圳市出版发行集团、深圳市读书月组委会办公室联合召开《梦非梦》互动套装新书首发发仪式。

偌大的现场,名流云集,人满为患,男女主持和40名少年,整齐地朗诵其中的“梦想”章节,给人一种“梦想之城”梦魂氤氲的神圣感和庄严感。

而在现场被抢购一空的《梦非梦》图书和“梦想盒”套装之热烈程度,以及随后由读书节组委会办公室宣布的“放飞梦想”全国阅读朗诵大赛启动仪式,更让人置身于“梦想文化”的激情和畅想之中。

不仅如此。

在刚刚开幕的上海世博会上,深圳的城市主题馆,被冠以“梦想试验场”的名字。这是全国唯一把“梦想”写在自己额头的城市,意味着深圳将要把“梦想”铸造为深圳新的文化城雕。

而中共深圳市委书记王荣,则从来到深圳起,使用最多的词也是“梦想”。履深第二天的6月19日,他在会见到访的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云时,就把深圳称为是有梦想的城市,认为梦想就是深圳最大的魅力所在。他说,深圳30年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就在于集聚了一大批带着梦想来这里打拼创业的人才。他称赞马云是始终带着梦想的人,所以早就应该来深圳把事业做得更大。而马云则表示未来将在深圳复制一个阿里巴巴。

2009年7月,王荣在考察深圳著名企业比亚迪公司时,又说,BYD这个标志,是英文BuildYourDreams(成就梦想)的缩写,我看现在完全可以理解为beyondyourdreams———超越梦想,因为你们创造的发展奇迹恐怕已经远远超出了创建最初时的设想!

而在今年元月18日,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省委全会深圳组讨论上,对深圳经济特区提出意味深长的“三问”之后,深圳人作答的更是围绕“梦想”大做文章。

流传在“深圳商报新闻网”上的著名帖子,更将文章的题目定为《让梦想永远成为深圳的城市特质》。

“梦想”大厦,深圳之基

《梦非梦》当然是一本不同凡“梦”,也不同凡“想”的奇书。

它不是诗,也没有低智商的讲述,只是一本12万字的风格独特的小册子。它没有故事,不像以往的深圳传奇、深圳记事那样,不厌其烦地罗列那些耳熟能详的深圳往事,而是跳出深圳,跳出历史,以一个刚刚举行完“成人仪式”的青年,或者将要开始创业的新人角度,用深圳人参透在骨子里的“梦想精神”,展开短章式的哲学思考,艾默生格调的理性论断。它甚至不仅是为了阅读,而是以“知行合一”的首创形式,配置了可以操作的“梦想盒”互动实践,旨在从下一代开始,把深圳人的“梦想精神”化为一种可以操作,可以传承的梦想文化,建立一种深圳人自己独创的“梦想学”。

确实,正如汪洋书记所讲,深圳经济特区今年三十而立,然而深圳靠什么实现“三十而立”?今年是深圳三十周年,今年要做什么?未来30年再干什么?过去三十年,深圳靠什么而立?特区成立三十年,深圳今年要做什么?未来三十年,深圳还能做什么?

曾经的“梦想”也许可以回答一切。失落的“梦想”也许将愧对一切。重拾的“梦想”,也许就是最好的回答。

正如深圳的媒体所刊载的言论,深圳,应当是一座永远年轻的城市。它不看你的年龄,不看你的学历,也不看你的背景,看重的是你为这个城市创造的价值,只有你为这个城市创造的价值被它认可,它就会给你一方天地,让你有机会有一天也可以出人头地,这就是深圳。

“千百万的年轻人,怀揣着梦想,充满激情地踏上了这片热土,随着一部分人好梦成真,另一部分人则被激励地继续打拼圆梦,这座城市由此形成了一股强烈的追梦氛围,而正是这种环境成为了深圳的最大魅力。”在这个城市,有一大批闻名全国乃至世界的企业:华为、中兴、平安、华侨城、招行、康佳、创维、万科、比亚迪……

在这里,有一大批全国甚至全世界都叫得响的企业家:任正非、侯为贵、马蔚华、姚研成、马明哲、王石、马化滕、王传福、李锂……

而他们的开始,都是一个梦想……

深圳就是这样一个梦开始的地方。

“记得有个词叫做‘美国梦’,这个梦曾经激励着无数有志青年坚信,在美国只要经过自己的努力不懈奋斗就能获得更好的生活。也因为这个梦,使得美国有了与欧洲迥然有别的企业家精神,让美国由此成为了世界头号强国。而深圳,无疑是人们实现中国梦的地方。这里从来都是有理想、有抱负、有冲劲、讨厌旧体制束缚的人才实现梦想的最佳城市。

“梦想文化”,深圳雄魂

深圳,“三十而立”,处在一个重要的时点上。

一个城市,也如同一个人,不同的年龄,意味着不同的担当和期许,意味着在更为广阔的领域为自身重新定位,影响未来。

三十岁的深圳,曾经的改革传奇和开放辉煌,已经随着全国的普遍发展而不再“一枝独秀”;当年的“试验田”已被大面积推广,山花烂漫。“笑在丛中”的她,当然早已不再满足于“一夜城”之类的孩提赞许。

她需要的,是在中国的城市之林,在世界的名都之海里,应当给自己的城市怎样的定位?应当给深圳一个什么样新的概括和激励?

“四个窗口”和“试验场”,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说法。”敢闯精神”和“排头兵”是九十年代的说法。“争创新优势”和“富而思进”是上个十年的说法。

当历史进入到21世纪一十年代的今天,一个词汇,一个曾经熟悉又似乎始终没有被进入文化“法眼”的词汇,从官方到民间,从媒体,到市民,正在被一再拽回,昭示着深圳人开始为深圳的城市特质而寻找定位。

这个词汇,就是“梦想”。

除了梦想,还是梦想。

没有了“梦想”精神,作为文化的深圳,也许将不存在。

正如有识见的网友所说,如果要让梦想永远成为这座城市的特质,那么这座城市就必须成为万千创业者、梦想者诗意栖居的“心灵家园”。

深圳又名“鹏城”,那种“鹏飞九万里”的气概,坚定而敏锐地的远见卓识和求实精神,无疑是深圳不可多得的天然性地域文化遗存

深圳有“拓荒牛”或称“孺子牛”的雕塑,那种不怕艰辛的实干劲头,体现着一种勇往直前的力量。

深圳著名的雕塑《闯》,更是凝结在雕塑里的城市精神。

深圳,就是“梦想者”的家园,就是“梦想者”的乐园。

“深圳梦”照耀着一代代梦想者前行。深圳,就是梦想者写下的城市历史。

如果说,当今中国,有哪一个城市可以配得上“梦想之城”的称谓,相信唯有深圳,可以自信,可以自豪,更相信无出其右者。

一个城市,最有影响力的印象只有一个。如果让所有关注深圳的中国人投票,相信“梦想之城”的得票率应当最高。

一个城市,什么是最不可复制的优质?只有文化。而“梦想文化”的再度走红,说明了30岁的深圳,虽然不再是年轻的年纪,但只要把“梦想文化”的大旗高举,让梦想成为深圳的城市特质,深圳将永远年轻,城市将永远不老。

从“梦”,走向“非梦”,《梦非梦》不仅表达着一种民间的热情,更可以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巨大的未来价值。短短四天,《梦非梦》套装互动本在文博会的两个展点,即零售700多套,意向订单30多万套,共有46个经销商签订了在全国各中心城市的经销合同,有意向再谈的有两百多家。这无疑是个奇迹,也是征兆:

深圳的“而立”已经成为一种城市文化。梦想,将再铸魂魄,无远弗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