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

《枫华之声》作为曼省一本较有影响力,也是众所周知的一本中文杂志,至今已经走过15个年头。很多人见证了她的成长,陪伴了她的进步,感受了前行中的艰辛,也感恩于这份宝贵的精神食粮。在这色彩缤纷的现实世界,能15年保持自己的宗旨,服务社区,弘扬正能量,不随波逐流,实属不易。我们这期的枫华人物,带您走近《枫华之声》的主编 ——王虹女士,请她谈谈作为一位主编,一位母亲,一位老师,一位海外华人的平凡世界。

问:您作为《枫华之声》这本已经创刊至今15年之久杂志的创始人和主编,我们却并没有在15年创刊庆祝晚宴上看到您上台发言,说实话,我们曾预想到您会说说这15年的骄傲或者艰辛,能现在谈谈吗?

:我好想学那些名人说话:“你看见了蛋,还找鸡干什么?”其实我自己也下不出蛋来,下蛋的是一群鸡,有老鸡,有小鸡,大家一起使劲,下出这么一粒蛋。蛋不大,没啥可骄傲,蛋能下出来,大家也挺高兴。15年里都是采访别人,今天第一次被采访,一定是你有什么魅力,让我不好意思说No了。

问:哈哈,难怪您没有上台发言。那么,每期的“枫林心语”是备受好评的一个栏目,您已经坚持了15年,想必也是你抒发热爱《枫华之声》这本倾注了你多年心血的杂志的一个心声。不过,如果让你选择再坚持15年,你会吗?

:枫华之声坚持了15年是不假,但“枫林心语”专栏却已经有20年了。我在1995年6月号的《缅省华报》上发表了第一篇“枫林心语”,并受到了读者的鼓励。在我非常尊敬的主编蔡衍泰医生的鼓励下,每月都写一篇心语,直到蔡医生2001年退休华报停刊,写了有近70篇心语,也结识了很多忠心的读者并成为好朋友,他们后来很多成了枫华的义工。然后是2002年开始在枫华之声上接着写。所以加起来应该有一百五十多篇了。水平不高,可你不觉得很情真意切么?哈哈哈!

但再坚持15年是不可能的。你想啊,情书写了150多封了,还要接着写,是傻还是痴?

问:我可知道,你女儿是位单纯善良也很聪明的孩子,她也是你最大的骄傲和最多的牵挂,是这样吗?

答:能够做母亲是上帝的恩典和我一生的幸运。孩子出生前后,我和先生都在读书,很辛苦,但我们一边带着孩子一边完成了学业,现在教授还记得我上课时把孩子提在筐子里放在教室的后面。我无论是工作还是义工,都尽量不错过孩子从小到大的任何活动。女儿最近还回忆说,她小时候我好多年坚持每晚都读书给她,可是有时候开会就回来晚了。她说她就在床上切切祷告,求上帝让我在她睡着以前回来,当然很多时候上帝觉得她应该先睡觉,耶!

像很多父母一样,我也有很多不满意,常常希望孩子学习再好一点,性格再坚强一点,能力再丰富一点。但你知道吗,我有好几次想辞去一些社会工作,包括枫华,都是她在鼓励我坚持,她常说的一句话是,妈妈,我觉得你做得非常有意义,坚持一下,回头再看,不会后悔的。哇,真的是这么回事。

问:现在她已经成为一名大学生,去了外地,那您的生活是不是有了很大不同?

答:我也想去外地,去她在的外地,但她不同意,借口是她要学习独立。她说:“妈妈,前18年你把时间都给了我,现在你可以好好照顾自己了,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所以我也没办法,开始不太习惯。慢慢好些了,现在有了很多时间读书,跟先生同心在教会事奉,还开始学习钢琴,提高厨艺,同时也准备把年轻时的一些爱好捡起来。生活的确不同了,但还是挺充实的。我的信仰生活是我平安喜乐的源头。我也求上帝带领孩子继续走在正路上。

问:今年曼省的选举已经结束,关于华人参选,我听到很多不同的声音和质疑,也有人推荐您来参选。请问在未来的时间,你会考虑参政吗?

答:声音和质疑很正常。我们支持华人参政议政,不仅是华人参选,更包括积极投票,关心候选人的立场。我不会只是因为某人是华人,不管他咋样都瞎支持。很早以前本地有个长着华人脸的人想参政,我马上说,可不能选他,言行举止都不像样,选上都丢华人的脸。而且你知道吗?他连在枫华这样的非牟利刊物上做广告都死活不付钱。果不然,他试了参选各种党派,各级政府,用了各种手段抹黑对手,结果得票连各种对手的零头都不到。听到有些同胞说平时不投票,有了华人才投票,那不是真正的参政议政。如果本民族只选本族裔的人进政府,那我们把联合国拉过来吧,要政府干什么。

再比如我们南区刚刚当选的省议员Jon Reyes,我相信你选他主要原因不是因为他是菲律宾裔,他跟我说他还有八分之一的华裔血统呢。我们华人参政议政是表示我们这个族裔也关心这个世界,关心这个国家,关心这个社区,我们投票支持的这个候选人不管是啥裔,必须有原则,有明确的价值观,有言行一致的品德,有不惧怕挑战的勇气,有奉献社区的热情和行动。否则不管他是什么背景都不要选他,动机不纯是一回事,耽误社会发展不是添乱么。
的确不少人问过我参政的问题,甚至包括在美国的学生们。我的回答是不会,洋罪不好受啊,呵呵。但我一直在“议政”呢,20年来,除了枫华之声主编,我还担任过曼省移民妇女协会副主席,维多利亚医院董事,温城儿童保护局董事,加拿大民族传媒协会理事等等许多义工职位,都是长期地在学习和参与。我们每人都有议政的权利。我们会监督,反馈,质询,我们会批评,我们也会支持与合作。这是主人翁的态度。

问:我知道这些年,因为工作的关系,你和各国的留学生接触较多,特别是来自中国的留学生,有很多也已经毕业,工作,成家,甚至有一些已经选择了回国发展,我想你一定感慨良多。有什么话想对他们和新来的留学生说吗?

答:在曼大全职做国际学生工作12年多了,与成千上万的留学生们交流过,谈心过。看到我们华人留学生的成长非常欣慰。当年在办公室里哭哭啼啼的孩子,现在有了专业的工作,很多都成家立业,有时候看到他们抱着孩子指着我不知让孩子怎么称呼我的尴尬样子我心里很温暖;当年为各种事情发愁的青年学子,现在有的深造得很好,有的回国发展。特别是我们枫华之声曾经的年轻义工们,身处世界四面八方,却通过枫华联系在一起,至今保持着很美好的情谊。我常常在各种场合,包括商店餐馆遇到我们的学生们,好多居然还记得我,我感到非常感恩。
我非常理解小留学生们面临的挑战。但我还是鼓励新来的同学们一定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增强沟通技巧,开放胸襟了解新的文化,价值观和环境,并扩展经验。我们的学生毕业时,很多人简历太单薄,空空一片,也没有很了解他们的推荐人,与当地人比差距不小。这些都要尽早注意培养和积累。

问:枫华最近成立的枫华之家在社区也搞得有声有色,请问对未来枫华的发展有什么更大更远的计划和目标吗?

答:枫华之家在继续着枫华之声的梦想,就是建造一个温馨的家园,让我们的栏目“四海为家”成为现实,让游子和亲人在这个大家庭里找到爱,找到温暖,找到鼓励,找到帮助。我看到那些老人风雨无阻地来学英文,有的要步行40多分钟来上课,看到讲座上那些新移民渴望的面孔,就觉得我们做的平凡而有意义。我们不知道明天的道路如何,但走一步算一步,爱从现在开始,从今天开始。

问:现在温尼泊也涌现了众多其它媒体,枫华是如何给自己定位的?有什么优势和劣势?

:15年来我一直认为枫华没有优势,只有劣势。我自己作为主编,不会看人脸色,不肯听人摆布,不愿随波逐流,因此枫华也没有大树,没有靠山,没有糖爹。但枫华之声远远超过媒体的意义,在我们每期的广告费还不够印刷费的情况下,有那么多的义工在坚守。这棵没有花香,没有树高的小草之所以走过15年是因为有这些人,何等可贵的一群人,认同一个异象,担负一个使命,追逐一个梦想。我觉得这15年还是有意义的。谢谢一路陪我走过的每一位。

采访结束,说实话,我有一些小小的意外,惊喜和感动,因为原以为这篇采访也会变成遍地的“心灵鸡汤”或“知心大姐”,没想到留给大家的是个实在低调的主编,亲切怀旧的老师,爱家恋女的母亲,还有直率议政的公民。其实,每个人都有平凡丰富的人生,只要知足,快乐,感恩,何尝不是幸福,美丽,成功的人生!

枫林十五载,彩虹一路情!祝福枫华,祝福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