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3日至15日期间,中国全国人大、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简称“全国两会”)在北京召开,本次两会吸引了海内外媒体记者3000多人参加。其中参与两会的海外华文媒体一直是特殊的群体,作为在海外创立的中文刊物或新媒体平台,他们以汉字为载体,努力向世界传播着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传递着中国和平与友好发展的理念,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平台,亦成为中国形象在海外的一扇重要窗口。

两会期间,在中国国际教育电视台台长、海外华文新媒体合作发展联盟主席李世强、共同主席兼秘书长陈俊余的召集下,十多家海外华文媒体人忙里抽空,于3月11日傍晚时分,齐聚北京云品咖啡,就如何进一步向海外传递中国声音,营建海内外友好交流的平台等,畅所欲言,出谋划策,展开热烈的讨论。

1.李世强:重大活动,联合海外媒体,可作更具深度的有效报道。

(图)李世强,中国国际教育电视台台长、海外华文新媒体合作发展联盟主席

李世强认为,“两会”是在中国国内举行但却引起国际社会关注的重要会议。此外,2017年,中国还将举办“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中国共产党十九大等重大会议,在传播中国发展和改革信号的重大会议中,如何通过海外华媒的力量与平台,将中国声音更准确地传递到海外,是舆论界关注的话题。如今年,国教台联合中国国际广播(CRI)国际在线,以其中的新视野频道、“一带一路”频道,以及美洲的魅力中国电视网、澳洲天和电视台、世界侨报等组成联合记者团,有效地开展对两会的新闻报道,两会开始的两天,相关视频报道与新闻报道就已超60篇。形成了一个全面覆盖北美、东南亚、澳大利亚的报道平台,相关报道更专业、更有针对性、更细致。

李世强介绍,目前,国教台刚步入第八年,正在进行组织结构上的全球化布局。国教台站在媒体之外做媒体,始终把媒体作为平台,秉持“传播文化,沟通世界”的宗旨。目前国教台的运营发展正在稳步推进。作为媒体行业,唯有背后的产业链延伸得越长,媒体的发展才能获得更多的机会。国教台目前主要集中在三个产业,分别为旅游产业、国际教育产业和健康产业,目前三个产业都取得了良好的效益,亦在稳步发展。只有在媒体之外做媒体,才能获得媒体的生命力,也才能做大做强媒体,增强持续发展核心动力。

媒体如何运用自身的优势,提升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是一个关键的问题,特别是现在的新媒体时代。同时担任浙江省中小企业文化产业工作委员会主任的李世强给了一个启示:浙江省的中小企业有390万家左右,中小企业资源能够为海外的华文媒体使用,提议华文媒体可以组成一个整体团队,助力浙江的旅游产业发展,如打造特色文化小镇等。将海外媒体的社会资源迅速转换成资本。

李世强认为,如华文媒体将于国内建立联盟,也有利于全国各地找到海外推广的助力平台,如现正大力发展的“一带一路”战略与政策的推广就是华文媒体的一个好机会。华文媒体应该离开“小我”,融入“一带一路”的“大我”中。将中国的非遗文化与沿线国家的非遗文化综合起来,向全世界推广,必将产生更大的社会影响力。

2.黄红英:海外媒体各有优势,中国加强重视,将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与交流。

黄红英认为,两会是一个产生重大新闻的良好平台。会议目的是让更多人能够畅所欲言,让真正推动中国发展与世界和平的声音,通过海内外媒体传播出去。而作为华文媒体,需思考以什么角度与笔触,才能让世界认识中国,理解中国。华文媒体既熟知所在国情况,也熟悉中国国内发展,观点相对来说较中肯,看待问题较透彻,作为传播载体与中间桥梁,非常合适,有独特的优势。

黄红英介绍,中外要闻通讯社分别于美国、香港、加拿大注册,在香港博士硕士总会的支持下,稳定向前发展。今年开始,也将以北美洲(美国和加拿大)为重点工作平台,更进一步的推动发展,成为中美洲之间友好来往的沟通桥梁,将中国正面的声音传播到美洲。

目前,虽然中美洲之间的经济来往较密切,但不少外国朋友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并不深,中国社会对海外文化的理解也有不少误读与误解。作为媒体平台,首先应壮大自身品牌,稳定经营收益,唯有自己站稳脚跟了,才有可能帮助国家与民族的发展;其次,作为熟悉两国文化与观念的华文媒体,应基于两国和平发展的立场进行专题宣传与报道,基于中立的角度进行宣传,化解或减少国与国之间的矛盾与摩擦,成为人类和平的使者。而不是为了吸引眼球、增加阅读量而以偏概全、夸大其辞,放大负面的影响。世界就是一个地球村,每个国家都唇齿相依,例如中东地区发生战争,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置身事外,中国也不能置身事外。其实,真正持中立立场的媒体平台,无论他们以何种语言进行传播,都不只是属于中国的,更是属于全世界的。

黄红英还介绍了中外要闻通讯社的营运模式。中外要闻通讯社以纸质刊物与新媒体平台为主,在香港博士硕士总会和澳门博士后研究会的指导下,为美洲、亚洲与中国相关政府提供专业的研究与服务项目,虽然媒体经营直接收益甚微,但其他延伸的专业收益却在稳步上升。所以,做媒体工作可以更专心、更专业,而不用新闻去换取商业利益,从而也更加客观、中立的去传播新闻与理念。其实,海外华文媒体也大多数这样,在其他产业上取得的经济收入,投入到媒体的运营中,为中国文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传播,做出了大量的工作,希望中国官方亦重视华文媒体、尊重他们的付出,有机会也回报他们的付出,让更多的华文媒体能够为中国发展与世界和平交流事业,专心作出更大的贡献。

3.吴敏:华文如何做好媒体,又联手做大做强平台?

吴敏指出了华文媒体面临的问题:首先,新媒体产生以后,对纸媒的冲击非常大;其次,华文媒体的大部分人员并不是真正的媒体人,很多人出于宣传产业和改变身份的原因,希望借此宣传品牌和企业文化,聚集企业人心。他认为,媒体不是用来产生收益的,提高媒体的深度才是最重要的,为此,他提出了三个建议:

第一,海外华文媒体需要联合起来。比如在全国两会期间,海外华文媒体联合起来,形成一个个小团体,提取一两个重要主题,只专注做好,将主题做出深度,做出影响力。

第二,海外华文媒体要找到突破点。比如只专注于一个省,把这个省的新闻做透彻,做出内容。华文媒体应该找到自己的强项,如欧华联合时报就策划了三年的 “一带一路中国品牌世界行”的专题项目,整合了全球100多个不同的平台,整合资源,做成了专题品牌。在将中国产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走出去”的同时,也将外国的品牌产品引入中国。这就是媒体作为嫁接平台资源的优势。

第三,海外华文媒体都是小资本,所以一定要握紧拳头集聚起来,打出有力的拳头,赢得重视。比如去年,在参加两会期间,自己专门提出了专题,采访两会的专家、学者,借助专家思维与观点,对湖南省的文化与经济专题进行解剖,借助专家的观点,自己以媒介为平台,再成功地向湖南省委书记灌输了发展观念,并取得了合作的机会。

4.唐学伟:媒体如何与地方产业发展结合,既发展文化平台,又推动产业发展。

(图)唐学伟,香港商报湖南办总编

唐学伟认为,媒体要与地方产业发展相结合,不能孤立去做新闻。

他说,自己在开展湖南工作时,就是结合了地方实际去开展。当时,意识到株洲、湘潭等小城市在向长沙靠拢,但是配套设施跟不上发展步伐。于是,在全国两会期间,唐学伟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京津冀大城市群协调发展、破解“城市病”拿出“中国方案”的战略思想,给湖南省委书记杜家豪、省长许达哲呈报了“长株潭协调发展的建议”,巧妙比较京津冀城市群和长株潭城市群的情况,获得了重视。目前,已推动深圳德思勒投资公司,在长株潭核心试验区投资百亿的集科技、文化、、产业、商业、旅游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在破解“城市病”,推动城市群协调发展方面,很有借鉴意义。

文化方面,唐学伟强调,习近平特别重视文化“走出去”。而中国的“拳头文化”也容易被海外接受,确实可以走出去。海外华文媒体如利用自身优势,将海内外的资本、专利和科技融合一起,捆绑起来,握紧拳头,无论是中国内外,还是海外国家,都需要这样的一个桥梁。

唐学伟认为,谁能够做大做强,取决于谁的整合能力强。无论是大公报,香港商报,还是国税报,既有优势,也会有短板,所以国内在海外的宣传,要联络华文媒体,扩大影响。而华文媒体之间,更要联手,凝聚力量,共同去宣传一个主题或地域,取得更大的社会影响力,才会换来媒体平台的更大发展。

5.陆昱:华媒人应该主动出击,关注热点,也让世界关注我们。

(图)陆昱,美国美中时报副社长

陆昱分享了在本年“两会”记者会上获得三次提问机会的经验。

第一次提问是在扶贫办举办的记者会上,他虽然不是计划内要提问的记者,但他还是通过自己的思考,选取了精准角度,提出了关于广西桂林灌阳县扶贫成效的问题,引起重视。

第二次提问,在原定只有20个问题的外交部长王毅记者会上,所有获得提问的记者均无提及一个重要问题:即中美贸易。所以,自己在主持人将要结束记者会的时候,自己突然发声,直接向王毅部长提出关于中美贸易的大问题,而王毅部长亦马上回应,并宣布:这是第21个问题。这使自己意识到,华文媒体人也应该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角度,更应该勇敢站出来,提问题、发声。

第三次提问,陆昱说,是外交部给自己的机会,也许因为第二次积极提问的“姿态”,才使自己有了第三次的提问的机会。但希望以后,更多的媒体人,能有更多的机会随机提问,而不只是限定于记者会新闻中心的既定问题与数量,这样才有可能提高记者们参与的热情。

陆昱认为,这三次宝贵机会不是两会新闻中心的指派,而是自己运气加勤奋努力的结果。他建议,“两会”记者在参加记者会前,一定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华媒人也要关注热点,主动出击,这样才能把握住机会,让世界关注华文媒体,提升华文媒体的新闻作用与地位。

6.陈俊余:如何营造媒体文化平台,发展壮大。

(图)陈俊余,海外华文新媒体联盟共同主席兼秘书长、韩国世界侨报社长

陈俊余同时任海外华文新媒体合作发展联盟的共同主席兼秘书长,他认为联盟能整合海外各国家和地区的华文媒体资源,应更好地发挥华文媒体各家特长,将团队推上去,做成一个实业、一个实体。他介绍了自己正在运作的一个计划,即运筹部分商业资金进来,以部分华文媒体成员作为股东,但华文媒体不需要出资金,而用文化与资本的形式,推动成立华文媒体集团。将联盟做成一个实体,从而带动华文媒体做大再强。

陈俊余提到,新媒体与纸媒应结合起来,有大事件时,一起共同发声,产生更大的社会声音效应。中国企业要走出去,文化就必须要走出去,文化要走出去,传统文化就必须走出去。中国传统文化是稀缺的战略资源。传统文化走出去,散落于世界各地的华文媒体,联合起来,就是一个很好的载体与渠道。

7.王谷元:交流才能碰撞出火花,合作才能产生更大效应。

(图)王谷元,澳门中葡导报总编

王谷元认为,像今天的这座谈会非常好,大家畅所欲言,各提意见,既启迪了各自的运营思路,增加了华文媒体人之间的交流,又结识了朋友。自己在媒体行业有工作已近20年,进入两会采访也十多年了,看着华文媒体人进入中国两会报道的人越来越多,这是一个好的现象。也证明中国对华文媒体的作用越来越重视。

只要有机会,华文媒体人就应多交流,多座谈,为彼此的发展,为传播中国的声音,也为中国能够有机会了解更多世界发展的真实情况,发挥好桥梁与平台的作用。

(中外要聞通訊社CNW/紅楓林傳媒  文 黄红英 邓子琳 / 摄影 陈龙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