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Editor | 5 月 6, 2015 | 媒体人物
华文媒体的出路在哪里? 这是加拿大《社区报》与《社区网》总裁龙牧华最近几年经常思考的问题。 自2002年开始,龙牧华就在加拿大大多伦多的华文媒体打拼。从协助运作《中华导报》到与友人创办报纸,再到自己创办周刊《信报》。几年之后,《信报》传媒已经发展成为每周三刊的媒体,即周四版《财经周刊》、周五版《地产周刊》和周六版《衣食住行》。...
由 Editor | 5 月 6, 2015 | 媒体人物
2012年4月于建一在华盛顿陈纳德将军楼拜访了美国华裔领袖陈香梅女士 于建一 美国媒体中流传着一句话:恨谁就鼓动谁去办报,让他倾家荡产。没有人来鼓动,当年负笈远渡重洋寻梦的学子,带着一颗依然年轻的心,在海外传媒的舞台上自己穿上了红舞鞋。 在一次采访中,和一位美国报人交换了名片。他问:“Why are you running a newspaper business(你为什么做报纸啊)?”看着他的蓝眼睛,我说:“Because I am stupid (因为我缺心眼儿)”。他愣了一下,似乎顿悟:“Yes, We are all...
由 Editor | 5 月 6, 2015 | 媒体人物
图为美国《美华商报》社长周续赓 “全胜思想应该是《孙子兵法》精髓之精髓,灵魂之灵魂,是孙子的最高境界”。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曾任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古代文学教授的美国《美华商报》社长周续庚表示,我们研究孙子,不能仅从战略战术角度去理解,更要放在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背景去考量,才能真正理解它的深刻含义。...
由 Editor | 5 月 6, 2015 | 媒体人物
娄晓 “‘信息碎片化’时代已悄悄来临,它正以锐不可挡之势冲击着传统媒体,特别是纸媒的生存发展空间。纸媒要在夹缝中求生,必须找到切合点。”西班牙欧华传媒集团社长陶辛夷向中新社记者如是分析。 在微博、微信、新闻网站等越来越多信息传播形式出现的今天,全媒体化的信息接收模式在随时随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而陶辛夷却坚信,读者可以通过碎片化信息的快速传播“知其然”,更需要通过纸媒的诠释“知其所以然”。“将新闻事件的深度报道做好,为华人在住在国生存发展提供最具实用价值的信息,这是纸媒生存立足之本。”...
由 Editor | 5 月 6, 2015 | 媒体人物
中澜 《走进中国》节目制片人黄琪英(右二) 黄琪英报道上海世博会 她怀揣着梦想走出了国门远赴匈牙利,经过辛苦的打拼,二十多年后黄琪英实现了自己最初的梦想,而她的梦想就是让华人的身影和声音出现在匈牙利的主流媒体中。经过两年的筹备,旅居匈牙利的贵州籍华人黄琪英女士主持创办的中匈双语栏目《走近中国》于2010年3月23日在匈牙利多瑙电视台(Duna...
由 Editor | 5 月 6, 2015 | 媒体人物
《人民日报》记者 徐 蕾 他的“满利通国际”年交易额已经达到70多亿美元,网络分布国家和地区包括欧盟国家、加拿大、中东、日本、香港、印尼、菲律宾、澳大利亚、新西兰;他创办《英国侨报》,用12年时间精心打造品牌,为华人发声;他热心公益事业,热心同胞的事情,在欧洲华人圈威望很高。他是从福建到英国留学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侨领、英国“满利通国际”(MONEY TT)董事长、英国侨报社社长何家金。 建华文学校传播中华文化 送孩子回国读书,好还是不好?...